隨著工業互聯網的普及,未來投資傳感器領域的發展空間如何?
1.智能制造及智慧化社會進程決定的未來傳感器產品市場前景廣闊。
2.傳感器作為“電五官”成為當前急需發展的重要電子器件之一,尤其是可以對信息進行采集、處理、分析、傳輸的智能傳感器,也叫無線傳感器的需求迫切。
智能傳感器通過工藝技術手段將傳感器與微處理器兩者緊密結合,將傳感器的敏感元件及其信號調理電路與微處理器集成在一塊芯片上,這可稱作具有初步智能的傳感器。智能傳感器將ASIC電路、微處理器、通信接口、軟件協議等與敏感芯片相結合,使得敏感芯片的感知信息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3.但只有結合傳感器的“五化”發展趨勢,做出高質量產品才是致勝之道。
集成化、微型化、多功能化、智能化、網絡化是傳感器的發展趨勢,但集成化和微型化是這種趨勢的基礎,只有集成化、微型化技術才能實現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多功能、智能化和網絡化。
智能傳感器目前是國際上傳感器研究的熱點和前沿,國內傳感器產業向微型化、集成化發展的主要瓶頸是我國IC與MEMS技術產業鏈配套能力不足,不論是在技術素質、生產能力還是在生產規模方面與國際先進技術相比差距都比較大。大力開展智能傳感器研究是我國應采取的跨越式的發展思路,是占領未來信息技術制高點的戰略的關鍵措施,也是順應傳感器發展趨勢的需要。
4.研發是關鍵,協同創新才可取勝。
智能化傳感器研發創新離不開時代背景,基于應用需求導向的研發創新,只有走產業鏈協同創新之路,方能在市場競爭中致勝。
傳感器最早出現于工業生產領域,主要被用于提高生產效率。隨著集成電路以及科技信息的不斷發展,傳感器逐漸邁入多元化,成為現代信息技術的三大支柱之一,也被認為是最具發展前景的高技術產業。
正因此,全球各國都極為重視傳感器制造行業的發展,投入了大量資源,目前美國、歐洲、俄羅斯從事傳感器研究和生產廠家均在1000家以上。在各國持續推動下,全球傳感器市場保持快速增長。
2010年,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為720億美元;到2017年,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已達到1900億美元,同比增長9.13%。隨著全球市場對傳感器的需求量不斷增長,傳感器市場規模仍將延續增長勢頭,預計2018年將超過2000億美元。
我國傳感器制造行業發展始于20世紀60年代,在1972年組建成立中國第一批壓阻傳感器研制生產單位;1974年,研制成功中國第一個實用壓阻式壓力傳感器;1978年,誕生中國第一個固態壓阻加速度傳感器;1982年,國內最早開始硅微機械系統(MEMS)加工技術和SOI(絕緣體上硅)技術的研究。
20世紀90年代以后,硅微機械加工技術的絕對壓力傳感器、微壓傳感器、呼吸機壓傳感器、多晶硅壓力傳感器、低成本TO-8封裝壓力傳感器等相繼問世并實現生產,傳感器技術及行業均取得顯著進步。
進入21世紀,傳感器制造行業開始由傳統型向智能型發展。智能型傳感器帶有微處理機,具有采集、處理、交換信息的能力,是傳感器集成化與微處理機相結合的產物。由于智能型傳感器在物聯網等行業具有重要作用,我國將傳感器制造行業發展提到新的高度,從而催生研發熱潮,市場地位凸顯。
同時,受到汽車、物流、煤礦安監、安防、RFID標簽卡等領域的需求拉動,傳感器市場也得到快速擴張。到2017年,中國傳感器制造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總額達到747.78億元,同比增長10.02%。
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
盡管中國傳感器制造行業取得長足進步,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明顯差距。這種差距體現在:產品品種不全、規格少,新品欠缺;科技創新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少;工藝裝備落后,產品質量差;人才資源匱乏,產業發展后勁不足;統籌規劃不足,科研投資強度偏低,科研設備落后,科研和生產脫節;政府重視不夠, 對傳感器技術重要性的認識滯后于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正因此,美國、日本、德國占據全球傳感器市場近七成份額,而中國僅占到10%左右。
企業競爭方面,全球傳感器市場主要參與者有GE傳感器、愛默生、西門子、博世、意法半導體、霍尼韋爾、ABB、日本橫河、歐姆龍、施耐德電氣、E+H等,中國傳感器市場七成左右的份額被這些外資企業占據。
而我國傳感器制造行業多以中小企業為主,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地區。2017年,我國規模以上傳感器制造企業數量為298家,比上年增加7家。其中中小型企業數量占據絕大部分,大型企業數量較小。
雖然暫時處于落后,但中國企業并未毫無追趕機會。例如,在世界范圍內傳感器增長最快的汽車領域,中國就已占據著一定地位。數據顯示,中國占全球汽車傳感器市場份額達到14.20%,僅次于歐洲,超過了美國和日本。
總體來說,在傳感器系統向著微小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和網絡化的方向發展下,我國企業仍有彎道超車的機會,未來有望出現產值超過10億元的行業龍頭和產值超過5000萬元的小而精的企業。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傳感器制造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本文精選自【前瞻經濟學人APP】
作為一個面向行業用戶,可以交流的資訊平臺,前瞻經濟學人APP提供行業深度資訊,有數據有行研報告、有實時產經新聞也有全球趣聞動態。
政策頻繁加碼工業互聯網,直接產業規模在2020年將達萬億
工業互聯網愈加得到頂層設計的關注和加碼。2015年5月,國務院出臺的《中國制造2025》計劃正式拉開了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序幕,確立了我國由制造大國轉為制造強國的發展目標,制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2017年11月,國務院印發《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我國工業與互聯網融合的長期發展思路,已經成為中國工業互聯網建設的行動綱領。
2018年5月以來,我國工業互聯網政策密集發布,支持力度空前。工信部與財政部接連發布了包括《工業互聯網APP培育工程實施方案》、《2018年工業轉型升級資金工作指南》、《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18年工作計劃》及《2018年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擬支持項目》,由此可見我國政府對于工業互聯網的高度重視及布局決心。
2017年1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對我國工業互聯網各發展階段進行工作任務明示,并提出最終實現我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能力、技術產業體系以及融合應用等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前列的目標。
據測算,2017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直接產業規模約為4700億元。在2017年到2019年期間,預計產業規模將以18%的年均增速增長,至2020年將達到萬億元規模。預計未來國家將持續頒布工業互聯網相關政策,為其快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基礎設施為最大工業互聯細分市場,國內工業互聯網加速發展迎來三大投資機會
2017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細分領域結構情況中,基礎設施規模所占比重最大,達40.9%,產業規模達到1926億元;軟件與應用、通信與平臺的規模占比相近,分別為30.7%、27.6%,而工業安全為占產業規模比重僅有0.8%。
工業互聯網平臺已成為全球主要國家與跨國巨頭競爭和布局的焦點與核心,各類產業主體積極布局,推出一系列工業互聯網平臺產品。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活躍,裝備、自動化、工業軟件、信息技術和制造企業從不同領域積極推動平臺發展,目前已經形成超過30個工業互聯網平臺;部分平臺企業能夠在航空航天、裝備制造、信息電子、冶金、石化等行業精耕細作,在質量優化、工藝優化、設備預測性維護、供應鏈協同等方面形成一系列創新應用,并逐步培育起一個工業應用的創新生態。
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進度與全球一致,但有自己的特色,在參考架構設計、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生態體系建設、應用模式創新、國際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進展。就發展階段而言,國內工業互聯網處于發展的第三個階段即快速發展期,不過還處于起步階段,也可以稱之為“淺水區”,在深度和廣度方面都十分有限。但中國作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互聯網產業強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前景廣闊。
中國制造業的新常態將加速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尤其是在政策的直接推動下,投資者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選擇標的。
以上數據和分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前瞻經濟學人APP」專注于行業資訊,基于數據挖掘,深度分析與行業相關的重大資訊。與此同時,專業的翻譯、編輯團隊還向讀者提供國內外最新資訊,所有的內容、數據均來源于權威新聞媒體或研究機構,真實、客觀、權威。APP內還提供研究員實時在線,一對一問答服務。
以上就是【隨著工業互聯網的普及,未來投資傳感器領域的發展空間如何?】http://www.vanmv.com/xwzx/hyzx/912.html的相關內容,本文由上海默偉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整理發布,如需轉摘,請帶上本站鏈接。
- 2022-05-01
“智能家電+傳感器”成大趨勢,但國產傳感技術實力如何? - 2022-05-01
安全光柵傳感器有什么品牌值得推薦? - 2022-05-01
什么設備可以進行聲源定位? - 2022-04-30
聲音如何轉化為電信號? - 2022-04-30
聲控燈是什么原理? - 2022-04-30
現在很多商店進門就會有電子感應器發出歡迎你等聲音,想知道怎么樣才能讓它不發出聲音? - 2022-04-30
電機上為何要裝振動傳感器? - 2022-04-30
PT100溫度傳感器在西門子S7-200模擬量換算顯示出來不準確,是怎么回事? - 2022-04-30
一個帶模擬量輸入的plc怎么用pt100溫度傳器與pt100溫度變送器來控制溫度? - 2022-04-29
汽車壓力傳感器有什么作用?